大家有聽說過數碼人文嗎(digital humanities)?其實應該稱之為技術人文(technological humanities),更能表達這個新近人文學科分支的核心關注問題。人文學科簡言之是關於意義的學科,它的研究對象包括社會現象、藝術作品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,例如人文學科的學生會以各種方法來一再重讀經典的文本,例如莎士比亞。
技術人文則是著重於以技術的角度來切入人文,研究技術與人類世界之間的關係。德國哲學家海德格(Martin Heidegger)就以研究技術的問題而聞名,在此技術的意思並不是指蒸氣機、發電機、電腦與手機等等科技產物,其實連遠古時期人類首次學懂生火這件事,就已經是人類技術的表現。
海德格認為技術雖然為人類帶來便利與生產力,但亦很有可能會/已經主宰人類的思想,使人將萬事萬物都視為達到某一目的的工具或手段,例如他就批判過簡稱 HR 的「人力資源」一詞,因這個詞竟然將人當作跟石油或天然氣一樣的「資源」來看待。
要說技術人文於近二十年的興起,在此要數一下哲學界的系譜:法國二十至二十一世紀有一位極為有名的哲學家名叫德希達(Jacques Derrida),他的其中一個學生是幾乎在監獄自學成才的斯蒂格勒(Bernard Stiegler),亦是專精研究技術人文一位世界知名的學者。而來自香港的許煜則是斯蒂格勒的學生,現今活躍於國際思想界,所以香港與技術人文亦有一定的淵源。